黑格尔《美学》之象征型艺术

100人浏览   2024-07-22 09:31:30

象征是艺术前的艺术。

艺术,宗教以及科学都起源于好奇(黑格尔谓之“惊奇”)。当人们摆脱了原始的自我以及自然联系在一起的迫切需要事物的欲念,他会想要探索这个世界,找到规律,找到本质和普遍的东西,而艺术便从这里开始了。

象征型的艺术则是挣扎着想要找到本质性,普遍性的观念与具体形象之间的联系。其内容与形式虽为一体,但是始终互相不符合,而它一达到自己的目的,它就不再是象征性艺术,而是古典型艺术了。

象征型艺术主要有三个阶段,不自觉象征,崇高的象征型方式以及自觉的象征。

不自觉的象征

在早期阶段,观念还未成熟之际,借着自然现象,发展出了不自觉的象征,比如古波斯教将自然界的光视为神,视为善以及一切美好的力量,而将黑暗视为反面的东西,在这个层次,并没有自然现象与精神现象的区别。

当精神脱离了自然现象的直接关联,则产生了意义与现象的分裂。人们用幻想的方式努力弥补二者之间的裂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艺术的需要。但此时,意义并未真正明晰,因此便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幻想,如印度意识。

印度将梵天理解为自我意识与世界意识均已消失,达到无知无觉无境界后的最高境界,此时,人变成了最高的神,即婆罗门;而另一方面,印度将牡牛,猴子当成神本身。完全感性的东西与具体个别事物表现为神,神话体系里的东西成为漫无节制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荒诞神奇的东西。

象征型艺术中基本意义与其形象化方式是相适应的,这超出了印度想象的范围,而更为完善的象征型艺术则在埃及。如金字塔,它是隐藏着一种内在精神的外围;如动物面具:象征着某种神性;如狮身人面像:人们认为它代表智慧女神明诺娃。

在这个阶段,形象还是庞大的,严峻的,没有自由。

崇高的象征方式

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而在现象里又找不到一个恰好能表达无限的对象。

“意义在崇高里所获得的新的内容就是它和现象界整体相对立,成为本身具有实体性的太一,这个太一就是纯思想,也就只为纯思想而存在。”

泛神主义为崇高的第一重,而希伯来诗中对唯一尊神的歌颂为真正的崇高。

泛神主义也为个别事物存在的普遍灵魂,是真实与优美的东西。泛神主义的例子有印度诗,神内在于一切事物又超越个别事物,如《薄伽梵歌》,如伊斯兰教诗,以及基督教中的神秘主义。诗人在一切事物中见出神性,通过绝对忘我,人神合一。但是崇高内在于尘世而又超越尘世,并生出“不朽”,而象征中的主要为形象,故而象征只可表现出一部分崇高,而理想的美则需要与崇高分开。

比喻的艺术:自觉象征的出现

比如寓言中的《伊索寓言》,隐射,格言与宣教故事,变形记(人变为动物),谜语,寓意,隐喻以及显喻。

在不自觉的象征里,意义与形式的不合适还是自在的,但是在崇高中,便产生了明显的分离,但是艺术的要求却是意义与形象的统一,而象征以及比喻等均无法达到这一统一,因而象征艺术终走向解体,或者说,当形式与内容走向统一时,我们进入了古典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