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456人浏览 2024-05-25 18:30:35
慈禧太后跟大太监李莲英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精神伴侣,甚至更近一步。
若问中国的国粹有哪些,相信很多中国人都能说出来一些,比如京剧、武术、书法、中医等等。
若问新国粹是啥,说不定有人还会举麻将、广场舞、共享单车等例子……
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当然,他说的话大都带有批判的意味,他曾讲到旧中国的“国粹”有三个,分别是鸦片、太监、姨太太!
当然,这三个所谓的“国粹”也并非是中国独有的,只不过在当时那个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罢了。我们单讲太监这个群体,他们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二千多年,真可谓是源远流长了。
而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佼佼者,他就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伺候了慈禧太后整整50多年,几乎相伴一生,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该怎么形容?
一、
跟历史上其他的大太监几乎一样,李莲英同样有一个比较凄惨的童年,也是饱受欺凌后毅然进了宫:
李家比较穷,李莲英父辈一开始靠捣鼓点硝磺私卖,赚点钱,但这种硝磺属于违禁品,差点被抓入狱。后来侥幸逃脱后,开始从事皮匠生意,所以,李莲英有个外号叫“皮硝李”。
当然,这个绰号应该是指李家的,并非单指李莲英一个人,毕竟他进宫的时候只有9岁,显然这个岁数的小孩,是掌握不了制鞋手艺的。
李莲英有三大绝活,分别是手、口和眼,当然,要想让手、口、眼使用到极限,离不开脑子,故李莲英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
先说手!
李莲英的手一开始也很普通,并不像有些人讲得那样,又细又长,还白白嫩嫩的。之所以后来白白嫩嫩的,主要是因为这小子运气好,一直受宠,平时都有小太监伺候着。那手,又是伺候慈禧太后的手,自然要保养得好一些,即使岁数大了,也比其他小太监的水嫩。
但,李莲英之所以能被慈禧宠爱,并长久不衰,足足有半个世纪之久,跟他优良的手活离不开干系的。
那么,他是如何把握机会,一举通过双手,获得慈禧的倾心呢?
二、
李莲英的发迹,其实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是沈兰玉,正是由于此人提供了情报,让李莲英一发击中!
当时的慈禧还不是太后,是一个贵妃,看过《甄嬛传》的朋友想必都清楚,清朝皇帝的后宫,也是会比美的。
那时候又没有美颜相机,又没有那种化妆化到亲娘都不认识的化妆术,和COS术,后宫妃子要想争宠,大都从衣服、首饰和发型上下功夫。
而李莲英得到这个消息后,开始在梳头发这项技能上下功夫,甚至有野史讲,为此他还请假十天,专门跑到青楼去学习那些当红牌头怎么梳头发。
实际上,宫里的太监并不存在给某一个女主梳头的,它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说有专门的那么几个人。他们专管梳头,给太后梳、给皇后梳、给妃子梳、给格格们,甚至一些高级宫女梳……
在《宫女谈往录》中,有两名宫女提到一个刘姓太监,就是专门给人梳头的:
“这是个比较得宠的老太监,温和、驯顺、斯文、有礼貌,永远从他的眼角皱纹里透出和乐的笑意来,伺候人不温不躁,恰到好处……”
所以,一开始,李莲英应该不止给慈禧梳头,咸丰帝其他的妃子以及慈安皇后,都有可能被他伺候过。
显然,对李莲英最认可的是慈禧,等到后来,不管是挽髻,还是簪花,慈禧都指定要李莲英亲自动手,不然的话,她整天都会觉得不自在。
三、
李莲英因为擅长梳头而得势,人称“小篦李”,这个称号不仅宫里人知道,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称作“小篦李”。
李莲英梳头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是梳得好看,头发再硬他也能给拢到一块,据说是袖子里偷偷藏着发胶。二是不掉头发,当然女人,又是老女人哪有不掉头发的,之所以李莲英梳头不掉是因为他聪明。
大家也知道皮毛跟牛角摩擦后会起静电,这个静电能吸附毛发,所以李莲英的袖子里藏着一块皮毛。每次给慈禧太后梳头时,都是袖子离得很近,这样既能摩擦,又能吸附掉落的头发。
三是,李莲英还会自配洗发水,他也善于琢磨,用猪毛多次试验,在洗发水中加醋,能促进发质软化,这一招深得慈禧太后的心。
当然,会梳头,只是李莲英能进入慈禧眼帘的敲门砖,他的手还有另外的绝技:
那就是按摩!
其实按摩这种东西,真的是看人的,我(杨角风)颈椎和腰椎都不好,长期坐着打字的人基本都有这毛病。所以时不时会找盲人推拿按摩一番,试了很多人,终于找到一个手法好,按起来舒服的,轻重也刚刚好。
李莲英按摩的功夫也是一绝,若是评级的话,那肯定是顶级高手。他的手也没干过重活,平时保养又好,又长,白白嫩嫩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除了太敏感的地方不按以外,其余地方都给按一个遍,那慈禧老佛爷是相当享受,相当舒服。
四、
李莲英的第二个绝活是口,当然不是说他用嘴去给慈禧按摩,而是用嘴讲一些慈禧太后听的话!
别看李莲英小时候读书少,但是嘴皮子一点都不差,尤其擅长说笑话。这一点上,跟小岳岳有类似之处,当然这里并没有贬低谁谁的意思,而是说李莲英有说相声逗人乐的潜质。
也正是在慈禧太后身边伺候的缘故,李莲英没少练嘴皮子,他先去自己听评书,听相声,收罗笑话。然后自己再加工一下说给慈禧太后听,他说的时候可是声情并茂,甚至还加进去口技。
说书的时候不仅会唱,还会学猫叫、狗叫、蛤蟆叫啊,说到高兴的地方甚至会模仿动物的形态,表演一番。
就这一点,慈禧太后那是相当地享受,毕竟一边享受着按摩,一边听着单口相声,搁谁谁都得陶醉。
实际上,李莲英能做到太监大总管,光会这两项绝技是万万不行的,他办事方面也很得当,人缘也是相当好,人送外号“佛见喜”!
关于“佛见喜”这个外号典故,出自《宫女谈往录》中,主要表扬他当差处处周到,人人满意:
“宫里的行话叫‘兜水不漏’,让老太后感到放心舒服,深得太后的喜欢……”
包括光绪帝,当初被抱进宫时才4岁,可以说李莲英是看着他长大的,两个人的关系也是相当好。
五、
这就要提到李莲英的第三个绝技了,那就是有眼力价,其实也是考验他的情商和智商!
举三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是大年吃饺子,我们民间过年的时候包饺子,总会包几个裹着硬币的饺子,谁能吃到就寓意有福。
在宫里同样吃饺子,同样放东西,只是硬币太寒酸了,得放金元宝,一个花生粒那么大的小元宝。一共放四个,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啊,隆裕皇后啊,还有两个光绪帝的妃子以及太妃(同治帝妃子)一起吃。
平时啊,这四个小元宝都是慈禧太后吃到,结果某一年,或许是记号没做好,或许是挑拣的时候误操作。总之不小心这个饺子到了隆裕皇后的碗里,隆裕皇后一眼就认出这是含金元宝的饺子,哪里敢吃。这下子可坏事了,还是李莲英眼尖,首先发现了隆裕皇后不太对劲。
于是使了个方法,偷偷拿掉了隆裕皇后的碗,并把这枚饺子悄无声息地放进了煮下一锅饺子的锅里……
所以,后来隆裕皇后很感激他,在她掌权以后,还赐给李莲英不少钱,甚至在李莲英去世后,还特批了一块墓地给他用。
再有一个例子是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了,这件事记载在《德宗遗事》中,当时的光绪帝早在几年前就被软禁了,并无实权。慈禧太后一行人从西安回北京的途中,某一夜天寒,李莲英伺候慈禧睡下后,又跑去看光绪帝。
结果发现光绪帝竟然连床被子都没有,一下子就落泪了,把自己的被子抱了来:
“今夜已深,不能再传他们,这是他们为奴才所设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也没有办法了。”
六、
第三件事,则是有关慈禧太后赐给杨小楼“福”字典故了:
杨小楼是京城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演武生的,慈禧太后爱看戏,有一次就邀请到了杨小楼进宫演戏。
演出结束后,慈禧太后相当高兴,随手就要把身边的一盘点心赏给杨小楼。不要觉得慈禧太后吃剩下的点心,会让人们恶心,实际上那时候能获得这种奖励的人,那是相当的有面子的。
但杨小楼却拒绝了,可能他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别人吃过的点心给我吃,当我是啥啦?
“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正赶上慈禧太后当天心情不错,于是就问他想要啥赏赐啊?
杨小楼很聪明,这种点心吃完就没了,干放着也会放坏,如果能得到慈禧的赐字,到时候裱起来,这可是活字招牌:
“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太后当然高兴啊,就跟现在有些人一样,求赐字也成了一门生意,有人愿买,有人愿写。
可惜,慈禧太后太过高兴,手一哆嗦,写的那个“福”字,从衣字旁变成了示字旁,写成了这个“褔”。
这下子在场的人都傻眼了,慈禧太后也发现自己写错了,可是承认写错是不可能的,让杨小楼拿走也不行。杨小楼更尴尬,明知写错了拿走就是欺君,不拿就是抗旨,也是急得直冒冷汗。
还是李莲英眼尖脑活,随口说了一句:
“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心领神会,马上跪地说,老佛爷的福,奴才哪能领啊。慈禧太后也顺坡下驴,那好,以后再赐你字吧,顺利化解了这次风波。
七、
李莲英跟慈禧太后的关系亲密,其实到慈禧掌权后期,两个人的关系更像是伴侣,甚至都超越伴侣!
李莲英很会来事,处理各方面关系上也是游刃有余,偶尔还会被慈禧太后派出宫办事,比如曾经去李鸿章的北洋舰队视察工作。
虽然李莲英也贪财,但在慈禧太后安排的事情上却不敢有半点马虎,至少不会像安德海那样放肆。那次北洋舰队之行,公事以外的时间,李莲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些送礼的根本就近不了身,饱受好评。
回京后,得到消息的慈禧太后相当高兴,夸李莲英:
“总算我没白疼他!”
在《晚清宫廷见闻》中,记载,后来慈禧和李莲英关系密切到互相问候的地步:
“每逢早晚和一日三餐,慈禧和李莲英都会互派太监问候:‘进得好?吃得香?’”
一个青年就守寡的女人,跟武则天和吕后又不一样,她们毕竟面对的只有中国,而慈禧是要跟全世界打交道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她反而更加依赖李莲英,每每烦恼的时候,也只有李莲英能安慰她,俩人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
甚至她都不舍得让李莲英做一些脏手的事情,比如后来慈禧太后又扶持了一个大太监,叫崔玉贵。监视光绪帝啊,处罚个太监宫女啊,甚至把珍妃投进井,都是派崔玉贵去干。
虽说后来光绪帝跟慈禧太后闹僵了,但从慈禧的心中,还是不愿意搞成这样,李莲英就从中起到了缓和关系的作用。
后来光绪帝经历了庚子国难之后,也常念叨一句话:
“若没有李俺答,我恐怕都活不到今日。”
在《射雕英雄传》中也有“俺答”,比如郭靖的第一任师父,所有这个词就是师父的意思,这里的李俺答,就是指李莲英。
据《宫女谈往录》、《太监谈往录》中讲,珍妃被投井的时候,先是求慈禧老佛爷饶命,发现不行后,开始大喊“李俺答救命”!
由此可见,在光绪帝和珍妃的心目中,李莲英是唯一一个能让慈禧太后改变主意的人,也是一个老好人。
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也伤心欲绝,守孝期满后,毅然决然地不顾隆裕太后的挽留,离开了皇宫。
不知道后来的他会不会产生错觉,就像当初他跟慈禧太后住在颐和园时那样,一大早,慈禧太后喊他:
“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
李莲英是真的太监,这个没什么好怀疑的。他跟慈禧太后就是正常的主仆关系,只不过慈禧太后特别信任李莲英而已。
有些人怀疑李莲英不是太监,恐怕是因为听说过一些江湖谣言: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面首,或者慈禧太后在守寡后生过孩子。
很多人喜欢看点猎奇的事儿,或者听风就是雨,把一些民间传说或者谣传当真,他们没思考过一个问题。
李莲英不是一进皇宫就在慈禧太后那得宠的,他刚进皇宫时跟其他的小太监一样,也是走正规程序的,就是得到敬事房净身。当然,李莲英是自己净身以后进的宫,而是他也躲不过敬事房的验身房啊。
敬事房是清朝皇宫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每个想当太监的人,都得先过敬事房这一关。
敬事房在招募新太监时,必做的一件事,也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净身并验身。
净身有严格的程序,每一步都有专人负责,不准有任何一个漏网之鱼,因为在皇宫里,特别是后宫里,除了皇帝,不能有其他男人,给太监净身,就是保证皇宫的后宫里只有皇帝一个男人。
敬事房如果把这件事儿办砸了,相关的总管级别的大太监就等着掉脑袋吧。
你想啊,大部分皇帝都是三宫六院的,有很多妃子,皇帝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雨露均沾,难免喜新厌旧或者不小心冷落了某些妃子,这些妃子,个个都是正当最好的年华,精力充沛,感情丰富,他们一旦遭到皇帝冷落,必然会产生怨言,甚至有的人变得寂寞难耐。
如果哪个太监没净身,或者净身不彻底,跟这些妃子产生了不正当关系,那可就是天大的丑闻,皇家是决不允许这种丑闻的。
别说真的发生妃子跟“假太监”的丑闻了,就是妃子跟真太监发生丑闻,甚至妃子跟宫女发生丑闻,皇帝也是决不允许的。
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大伙都听过,汉武帝藏的这个娇叫陈阿娇,是他的表妹,他二人结婚以后,小夫妻如鱼得水,你侬我侬,别提多幸福了。
可是,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后来汉武帝遇到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就开始跟卫子夫如鱼得水,你侬我侬,把陈阿娇晾在了一边。
陈阿娇这时候也是正当精力充沛、感情丰富的年纪,她怎么能忍受得了这种冷落,但是汉武帝还是把他给晾在一边,陈阿娇独守空床,寂寞难耐,于是就找了自己贴身的宫女,穿上男人的衣服,假扮男人跟自己同床共枕。
后来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极为愤怒,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皇家丑闻,就把这个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废掉,同时把那些跟陈阿娇假扮男人的宫女全都杀了。
还有另一件事,更是亘古未有的丑闻,皇后跟真太监高菩萨私通。
这件事发生在北魏时期的孝文帝的皇宫里。
我们都知道孝文帝改革,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整天在外面忙着征战,于是就冷落了自己的皇后冯皇后。
冯皇后也正当精力充沛、感情丰富的年纪,孝文帝在外征战,一年半载不回一次皇宫,冯皇后便也只能独守空房,一开始她还忍耐得住,架不住年年这样,终于,冯皇后忍无可忍,跟伺候自己的太监高菩萨私通了。
很快啊,这件事传到了在外征战的孝文帝的耳朵里,孝文帝听了大怒,但是他还不敢完全相信,毕竟有些事,不是亲眼所见,绝难相信,况且是这种皇后跟太监私通的闻所未闻的奇葩事儿。
所以孝文帝赶紧回京,要亲自审理这件谣传到底是不是真的。
孝文帝回到皇宫,先提来高菩萨验明正身,发现高菩萨确实是真太监。
接着他让人带来冯皇后,可能是孝文帝觉得这事儿很丢脸,还用一层纱隔开,让冯皇后自己隔着纱说,同时,孝文帝找来几个王爷旁听。
结果,冯皇后全都招了,原来高菩萨进宫之前就认识冯皇后,那时候高菩萨是个郎中,因为看病他们认识了,暗中自然勾勾搭搭,行周公敦伦之礼,后来冯皇后进宫,就跟高菩萨分开了,谁知道高菩萨做了太监也跟进了皇宫,就这样,他们又在一起了。
孝文帝找来高菩萨,让他跟冯皇后对质供词,无误之后签字画押。接着,孝文帝就把高菩萨杀了。
可是,孝文帝当时还不忍心杀冯皇后,毕竟冯皇后跟高菩萨私通,自己也有一定责任,谁让自己整天不回家的。
但是,这种皇家丑闻,却决不能善罢甘休,孝文帝答应冯皇后,自己活着时不会杀她。
后来,孝文帝病重,留下遗言,要求那几个曾经旁听的王爷,在自己死后杀了冯皇后,彻底封存这段皇家丑闻。
皇宫里的妃子,别说跟假太监传出丑闻,就是跟真太监、宫女们传出丑闻,皇家都决不允许,所以,希望大家再不要拿李莲英是不是真的太监来说事了,如果他是个假太监,不用什么满清王公大臣出面,敬事房的总管们,内务府的总管们,也会先把李莲英剁成肉泥。
其实,前面我们说过,李莲英进宫之时,必然经过敬事房的净身程序,而且在净身完,还要复查是不是净得干净,复查无误后才送进皇宫。
清朝敬事房给太监验明身份的地方叫验身房,这个地方不在紫禁城里面,而是在现在故宫后面的景山公园里东北角叫黄化门的地方。
如果有人把净身不彻底的太监送进了皇宫,敬事房的总管和内务府的大臣都得担责任,甚至掉脑袋。
所以,为了防止有的太监净身完那里又发芽了,内务府专门在景山东北角那设立了验身房,这个验身房不但验第一次进宫的太监,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净茬。
清朝内务府规定,进宫的太监,无论老少,包括李莲英这样最得宠的大总管,每年都要去验身房验一次身,就是看看这些太监们又发芽了没有,如果有了新茬,就得二次净身,他们叫净茬。
内务府和敬事房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如果出了纰漏,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大家不要再怀疑李莲英跟慈禧太后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了。他就是个伺候慈禧的一个老太监,只是比较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和宠信罢了。
古时候当太监的,有自愿净身的,有敬事房给净身的,李莲英就是自愿净身的,主要是家里穷。
李莲英从小混迹街头,锻炼得很圆滑,很奸滑,这个人很有心计,更加会察言观色,他进了皇宫以后,很快就得到慈禧太后宠信,不是没有来来由的。
李莲英进宫的时候,他说他妈妈给了她两个煮熟的鸡蛋,他一闭眼,就会想起那个给他净身的小刀刘,小刀刘是有名的净身师父,净身完,李莲英回家养伤,养好伤才能进宫。那些敬事房给净身的,自然由敬事房安排净身养伤的地方。
总之,李莲英也有痛苦的回忆,但凡在外面能挣口饭吃,谁愿意断子绝孙了去皇宫里当奴才呢?
李莲英的工于心计和会做人,有一个例子能看出来。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命令当时总理海军衙门的醇亲王奕譞去视察李鸿章负责的北洋海军,让李莲英代表自己随奕譞一起去视察。慈禧太后的意思很明白,奕譞是正阅兵大臣,李莲英是副阅兵大臣。
清宫规定,太监不准干政,而且太监的品级绝对不能高过四品,慈禧太后可不管这一套,不但给了李莲英二品顶戴,还让他干政。此时正是李莲英红到顶峰的时候。
可是,这奕譞也是大有来头的人,他就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同行的李鸿章更是当朝第一重臣。
换作别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也许就以自己代表了慈禧太后,便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李莲英却不是这样。他却夹着尾巴做人,在奕譞和李鸿章面前仍像一个奴才一样。
首先,李莲英不敢戴自己的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的。
其次,李莲英全程像奴才一样跟在奕譞的身后,给他点烟,给他端洗脚水洗脚,而且奕譞不出去,他也绝不私自去见任何一个官员。
李莲英的做法,赢得了奕譞和李鸿章的热烈赞赏,他们在慈禧太后面前不断的夸李莲英懂规矩。慈禧太后脸上有光,更加宠信李莲英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李莲英为什么能几十年都得到慈禧太后信任,一直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会做人、懂分寸、能揣摩透慈禧太后的心思,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该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
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为她守孝守陵三年,也算最后的尽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