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哪个朝代?比生命还珍贵的《诗经》定名,究竟是西汉,还是北宋

246人浏览   2024-05-24 07:51:15

《诗经》是我们文学艺术的开端之作,

也是我们优秀文学文化的重要源头。

至少可以说,到目前的考古为止,

文学它仍旧是鼻祖。

不过,随着《清华简》的出现,

随着三星堆考古的进展,

恐怕它的鼻祖和源头地位将被撼动。

即使被撼动,它也是优秀的。

因此,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

《诗经》应该作为一个重点。

但是,也许是教育部对《诗经》的认识存在缺陷,

还是社会面对《诗经》不理解,

还是我们无法接受《诗经》的美。

从我上学的时代,到现在的教材,

《诗经》的选篇非常的少,少得可怜。

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以及民族文学文化的发展非常不利。

文学的重要性对于哲学、政治和经济等是不可替代的。

现在的文学乱象实际上,就是我们对传统文学认识的足。

《诗经》无论是文笔,还是叙事,还是抒情等方面,

都是相当考究的。

如果说《周易》是我们的思想之源,

那么《诗经》就是我们的语言之源。

所以,我们要向文学爱好者推荐《诗经》。

作为中国人,不爱《诗经》,不懂得《诗经》,

不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

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研究《诗经》及《诗经》之美与趣!

首先我们来认识《诗经》的定名。

目前大多数学者和资料显示,

认为《诗经》的名字是在西汉时期就确定了。

主要原因是汉武帝时期重视儒家经典,

将《诗经》定为五经,或者六经之一。

但这一认识一定是错误的。

为什么?

《后汉书》是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书。

作者是南朝宋范晔。

在这个时候著的书,他就有这样一种说法。

《后汉书》说:“《前书》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为作诂训,是为《鲁诗》。”

“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

“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

“赵人毛苌传《诗》,是为毛诗。”

这里的《前书》,就是《汉书》。

东汉班固的著作。

这是范晔回顾了一下西汉时期的《诗经》。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毛苌。

《毛诗》的线索是荀卿传给毛享,

毛享遇到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毛享成功的逃跑,并隐居在河间。

直到汉第二任皇帝汉惠帝时期,才现身。

毛享将《诗》传给毛苌,这本就叫《毛诗》。

它不叫《诗经》。

同样如此,其它的《诗》传下来,也有故事。

只是《毛诗》的影响大。

接下来《后汉书》中说:“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

又说:“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

宏就是卫宏,字敬仲,东海人,就是现在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的人。

东海县也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故乡。

只可惜东海县人民将历史上这样一位名人给忘记了,或者让给了山东人民。

太可惜了。

《后汉书》记录的都是东汉或者三国时期的《诗经》研究。

这个时期不仅没有定名《诗经》,而且社会上也没有统一的《诗经》,

只是《毛诗》版本更加被人认可。

后面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期间,

《诗》与《诗三百》比较的多,但没有文献记载了《诗经》。

直到宋朝的理学兴起。

开始为》《》《礼》《乐》《易》《春秋六经命名。

《诗经》《书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

其中,《乐经》没有找到,只听说过,就成了五经了。

《诗经》实际上就是廖刚写了《诗经讲义》而得名。

廖刚是北宋是理学家杨时的学生。

北宋名臣。

这个时期,将《尚书》命名为《书经》,也是歪打正着,

现在的《清华简》证实《尚书》是伪古文,

所以,将现在传世的《尚书》命名为《书经》挺好的。

这就与真正的《尚书》不同名了。

最后回到《诗经》中来。

为什么毛家、鲁家、韩家和齐家明知道保留《诗》有生命危险,

是要被“坑”的,

他们仍旧要带着《诗》漂泊隐居呢?

从这个角度思考,《诗》对于他们来说,

比生命更重要。

一部比生命还珍贵的书,

我们中华传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继承和发展呢?

那么《诗经》除了美与趣之外,就没有其它价值了吗?

绝对不是这样的。

那么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实际价值呢?

对于文人有价值,对普通人的价值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