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翻译及原文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200篇》

531人浏览   2024-02-20 23:13:33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y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wéi)之,而寒于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xīng)焉;积水成渊,蛟(jiā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一、注释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青,取之于蓝:靛(diàn)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3.跂(qǐ):踮起脚后跟。

4.兴焉:在这里兴起。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5.神明:非凡的智慧。

6.圣心:圣人的心怀。

7.跬(kuǐ)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8.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二、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


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三、知识拓展

战国时期,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学术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这篇论说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劝学》是《荀子》一书的第一篇,原文较长。全文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本篇所选四句,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四、提升练习(后附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吾尝(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不可以已(yǐ)。

(2)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荀子为什么如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

1.(1)跂(qǐ):踮起脚后跟。

(2)跬(kuǐ)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2.(1)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

(2)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3.荀子之所以非常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不可以已”,是出自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二是从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来说,学习贵在积累、重在坚持,要有恒心,专心致志。

荀子《劝学》的主张,与今天我们提倡的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等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的核心价值就是为我所用,助力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