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是一个怎样的人(民间故事:戴胄)

100人浏览   2024-11-18 09:31:18


正直的官员戴胄,以他坚持自己的意见而闻名。无论在隋朝还是唐朝,他都深受同僚的敬重。

正直的官员戴胄

当唐太宗攻破虎牢关时,得到了戴胄的帮助,并立即任命他为秦王府士曹参军,显示了对他的信任。

唐太宗贞观元年,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负责司法事务。

有一天,唐太宗召见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忘了解下佩刀就直接进入东上阁,违反了禁令。

根据律法,带刀进入皇宫的室内是要被处死的。

然而,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最信任和依赖的大臣,也是长孙皇后的兄弟。

武德九年,他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作为皇亲和重臣,而且刚刚上位不久,唐太宗是绝对不允许杀害这样的功臣的。

当时任尚书右仆射的封德彝采取了妥协的措施,他认为,造成长孙无忌带刀进入宫殿的失误主要是守门的校尉的责任,因为校尉疏忽或者不敢开口,才导致了长孙无忌的错误。

因此,他决定将守门的校尉判处死刑,而对于带刀进入的长孙无忌,只处以罚铜二十斤的刑罚。

唐太宗同意了封德彝的决定。

然而,在廷议上负责司法的戴胄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说:“守门的校尉没有发现长孙无忌带刀进入皇宫,与长孙无忌忘记解佩刀去见皇帝,同样都是失误。对皇帝而言,臣子们不应以失误为理由。法律规定,凡是供给皇帝食用的汤药、饮食,以及使用的舟船,一旦违规,都要被处死。陛下若考虑犯错误者的功勋,那就是法外施恩,而这是司法机构无法决定的。如果要按照法律处罚,对于长孙无忌,仅处以罚铜是不妥的。”

据理力争

唐太宗认为戴胄说得有道理:“是的,法律不是只适用于我一个人,而是全国上下都要遵守的法律,不能因为长孙无忌是国舅就改变法律。”

于是,他命令大臣们重新商议处罚。

作为宰相的封德彝坚持原来的处罚决定,其他大臣对于长孙无忌的处罚也没有更好的意见,唐太宗准备批准执行了。

但是,戴胃仍然认为这样的处理不公平。

他再次站出来说:“守门的校尉因为没有发现长孙无忌带刀进入皇宫而犯了罪,根据法律来看,他的罪比长孙无忌带刀进宫的罪轻。从失误的角度来看,两人都有失误,但现在的处罚却是一个死刑,一个罚铜,差距太大。我大胆地请求重新判决守门校尉的罪行。”

唐太宗非常赞赏戴胄坚持依法办事,据理力争,敢于直言不讳的精神,决定听取他的建议,免除守门校尉的死罪。

戴胄在执法上非常谨慎,他对每件案件都能进行深入剖析,所办的案子都没有冤假错案。

贞观六年,戴胄陆续任尚书左、右丞,并担任谏议大夫,后来又拜民部尚书、吏部尚书,被晋封为郡公。

他曾上书劝阻太宗修复洛阳宫,表达了非常真切的意见。

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戴胄和我没有骨肉之亲,但他忠诚正直,并且身体力行。他非常关心国家的情况,只要是关乎国家安危的重要事情,他都会向皇帝汇报。封给他的官职是对他忠诚的回报。”

正直的官员戴胄

戴胄去世后,唐太宗亲自表达了哀悼之情,停朝三天。

唐初的名相房玄龄、魏征都称赞戴胄的才能,与他关系密切友善。

戴胄去世后,他们多次到他居住过的地方祭奠,表达了对他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