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100人浏览 2024-09-01 08:31:18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俗称“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也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等。这个节日源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农业生产,二月二被认为是春季到来的标志。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农业丰收和好运平安。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习俗和禁忌。
一、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1. 龙抬头从观天象而来
古人为了观测天象,将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作二十八宿。在二十八宿中,每七宿又作为一组。
古人把东方称为苍龙,南方称为朱雀,西方称为白虎,北方称为玄武。东西南北之中,东方苍龙又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这七宿远远望去,就可以勾勒出一条栩栩如生龙的形象。
其中,角宿比作龙头,亢宿作为龙的脖颈,氐宿作为龙的胸膛,房宿成为龙的腹部,心宿就是龙身,尾宿和箕宿共同成为龙尾。
所谓“龙抬头”,其实说的就是角宿星从东方地平线刚刚升起时,远望就好像是“龙头”抬了起来。
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就是古人看到苍龙星宿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而由于龙又是古代神话中最祥瑞之动物,因此,古人就将这一天称为“龙抬头”。
2. 龙抬头从农业生产而来
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这时大地回暖,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而农民们也又开始田间春耕劳作。
古人认为,这时的雨水到来正是“龙”的功劳。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龙被视为掌管云雨的神灵,人们希望通过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所以说,龙不仅是天地间的祥瑞之物,更是大自然雨水的主宰,民间早就有:“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大仓满,小囤流,好年景,春开头”的谚语。正是农历二月二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才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3. 二月二龙抬头从神话传说而来
传说在唐代,由于武则天称帝惹怒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帝就命令龙王三年内不得为人间降雨。
由于三年无雨,导致田野里颗粒无收,到处民不聊生,饿殍满野。此时,龙王也不忍心让天下百姓受苦又难,于是他偷偷私自降下甘霖。龙王此举激怒了玉帝,于是龙王就被打入凡间,并被压在一座大山下,并立碑说除非金豆开花,否则他永世不得翻身。
天下百姓为了救龙王想尽各种办法,二月二这天,有人发现黄豆形似金豆,把它们放在锅中炒,就会开花,于是,家家户户百姓开始炒黄豆供奉。天上的玉帝看到这些,心被触动,认为是民心所向,只好信守承诺放了龙王。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后来玉米传入中国后,民间又改用香爆玉米花来祭祀龙王,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的习俗和禁忌
习俗:
1. 祭龙:设立龙坛,供奉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龙仪式包括献香、献酒、献果等,之后还会有舞龙、舞狮等表演。
2. 剃龙头:这天人们开始剃头理发,寓意着鸿运当头,讨个好彩头。
3. 吃龙食:吃一些与龙联系的食物,如面条、饺子等。如面条象征着龙须,代表着长寿和健康;饺子则象征着龙耳,寓意着财源广进、好运连连。
4. 采龙气: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去河边或井边采集“龙气”,可以驱邪避灾、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5. 放龙灯:二月二晚上,人们放飞龙灯,寓意着驱散黑暗、迎接光明。
6. 接姑娘:“二月阿龙抬头,来年添个小活猴”,二月二是求子的好日子,所以这一天民间有接姑娘回娘家的习俗。
禁忌:
2. 忌担水:担水可能会惊扰到龙王,使水干涸或变差。
3. 忌磨面:磨面可能会伤到龙的皮肤,为自己带来不吉之兆。
4. 忌盖房打夯:盖房打夯的巨大的声响,可能会惊扰到龙神,使它发怒,不吉利。
5. 忌说不吉利的话:二月二龙抬头节日里,说不吉利的话可能会引来不祥之兆。
6. 忌打扰龙眠:二月二这天晚上,龙会出来活动和休息,所以,一定不要乱走动,以免打扰龙的休息。